中国工艺美术馆:匠作之美的时代新生

2023.2.1来源 “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 韩子勇

癸卯新春,处处洋溢着吉庆祥和的气氛。中国工艺美术馆于春节期间“上新”更多展览,陪伴观众过一个文化年。

中国工艺美术馆馆内“张灯结彩过兔年”彩灯之一。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工艺美术和多彩非遗活起来,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馆的使命,充分体现在每一个展览中。千百年来,窑炉营造和烧造技艺,赓续精华,创新不辍。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工匠通过对窑炉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改进、试烧,形成了名为“松纳柴器”的艺术柴窑。这种窑炉既能复烧各历史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作品,也能充分满足当代各种陶瓷艺术的烧制条件,生动展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魅力。近期开幕的“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便通过几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用“松纳柴器”窑炉烧制而成的百余件艺术柴窑作品,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和柴窑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同期推出的“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则通过约200件古今皮影艺术作品的展示,以及展厅中戏台上投影播放的皮影表演,让观众领略皮影戏“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魅力以及在当代焕发的活力。

“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展厅内景。

新的展陈技术和手段进一步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展览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展品近700件,运用新媒体互动、全息成像、综合衍射图、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文化、艺术、科技和时尚融为一体,倾情讲述中华工艺美术的不朽印记、传奇故事。“文化之美·绣色可观——粤绣年度成果展”,借助粤绣工艺科普、大师经典作品、新生代传承人的创新作品与虚拟现实数字艺术作品的集合展示,带领观众感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粤绣。作为国内首家“活态传承”实验室,“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已面向观众开放,画师现场讲解和演示、戏台表演等活动,将展和演结合,让传统工艺和非遗变得可听、可看、可感、可知。

中国工艺美术馆馆内传统戏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歇歌行,继续奏响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美乐章。

刊登于《人民日报》2023年1月27日8版美术副刊。

作者:韩子勇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