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019年3月奠基,至2022年2月正式开馆,历时近三年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该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体育场“鸟巢”,一条蜿蜒的水系穿行其间,将生态、科技、文化与奥运主题相连,形成新的文化集群地。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精髓,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呈三段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谐之美。凌空的“多宝格”造型寓意着内部珍藏和展示着国家级艺术瑰宝。该馆的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及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对室内空间起到有效的遮阳作用,同时镂空的形式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灵动多姿。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致辞中指出,该馆开馆标志着我国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胡和平强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立体的藏品体系和展陈体系,扎实做好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服务、交流合作等工作,让工艺美术和多彩非遗“活”起来。
开幕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共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表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浩若星海,“中华瑰宝”开馆大展撷取其中具有文化光彩、艺术魅力、形式精致、易于陈列演示的内容,力求以点带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大量展品是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

中国工艺美术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极具传承和发展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国匠作”板块中,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四件翡翠国宝悉数亮相,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由四十余位名扬玉坛、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组成的创作集体和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精诚合作而成。依照“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学术标准推出的“新时代中国好手艺”则呈现了陶瓷、染织绣、漆艺、雕刻、金属工艺、玻璃艺术等多门类的近90件精品。

晚唐古琴“枯木龙吟”、南宋古琴“鸣凤”……作为中国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古琴艺术基本涵盖了琴制、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史、琴歌、琴论、琴派等领域,形成由曲、谱、律、论、派、工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琴学体系。进入新时代,古琴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传承弘扬着盛世的“旷古遗音”。

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万方乐奏”板块中,从祖孙三代“血浓于水”的北方笙管,到风格古朴“慢条斯理”的福建南音;从独特律制“灵活多变”的潮州音乐,到功底扎实“百花齐放”的戏曲声腔;从铿锵和鸣“形制多样”的芦笙,到西域风情“成龙配套”的木卡姆,无不体现出和谐融洽的文化意蕴,合奏出弦管不辍的盛世之音。

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壁画其媒介、颜料、绘画技艺、壁画内容、艺术风格的传摹保护与创新是体系化工程。作为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丝路丹青”板块不仅呈现了壁画传摹的众多作品,体现出艺术家和文保工作者共同协作的成果,且在展览现场再现了壁画传统制作工艺,别具匠心的洞窟形制展陈设计引人入胜。

古老的戏曲艺术亦雅亦俗,宜古宜今,大量艺术精品反映着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与活态传承,书写着“粉墨传奇”。在“藉器传文”板块,展出了海内外当代极具代表性的百位篆刻家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警句篆刻的作品百件。金石拓本、印谱则撷集了国家级收藏机构珍贵藏品。其中,印谱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的三千余册中精选出25种,共292册,不乏珍稀版本。


作为中国特有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大多用于新年时张贴,烘托年味,含有驱凶避祸、祈盼盛世祥瑞之意。此次“神州迎春”板块展出的门神年画、吉庆主题年画,来源于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福建漳州、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高密、河北武强等地,别具特色的差异化表达缤纷多姿,意蕴丰厚。其中展示以戏曲、文学、传说为主题的年画作品有的取材于四大名著,有的取材于戏曲名段,还有的借鉴文人画意趣,精彩纷呈的经典文本借助年画传达出极具张力的面貌。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月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据悉,该馆将在展览期间进行戏曲、音乐、民俗系列表演,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此次展览将展至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