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清时期的一床琴,原为查氏照雨室旧藏,后归古文字学家陈梦家所藏。仲尼式,由桐木斫成。原为黑漆,后补以栗壳色漆。呈牛毛、流水、蛇腹断纹。螺钿徽,红木轸足。琴面显露三角波浪纹,似由棱形木块拼接而成,龙池内有胶合的菱形纹。长方形池沼。铭刻腹款记录已失。这是一床百纳琴,池侧有行草书铭文“百衲斯成,五音斯备。清浊醇和,合乎天地”。“衲”是几经缝补的僧衣,“百衲”言其补缀之多,拼凑成材的琴就名之曰百衲琴,这种拼凑并无损于它们应有的价值。百衲琴的创始,史称发生在唐代,有出自雷威和李勉两种说法。这床琴据记载就是李勉所制。《琴史》载:“勉有所自制,天下以为宝,乐家传响泉、韵磬皆勉所爱者。”